世界子痫前期日
2021年5月22日是第5个世界“子痫前期日”。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,发病率约为2-5%。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,一旦发病可能导致孕妇脑出血、重要脏器衰竭、胎盘早剥等急危重症,还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、致胎死宫内、早产等,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。
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每年死亡近50,000人,在中国发病率约为10-20%。它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、心肺系统、血液系统、肾脏、肝脏及胎儿胎盘等各个器官以及脏器发生并发症,是中国孕产妇排名第二位的死亡原因。多数子痫前期见于无明显风险因素的所谓“健康”孕妇。因此早孕期子痫前期的预测和预防格外重要。
子痫前期(PE)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,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,在妊娠20周之后发生,以高血压和蛋白尿(或无蛋白尿但伴有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血液、消化、神经系统、胎盘-胎儿任何一种受到累及)为显著特征,是我国导致母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,全身各脏器各系统灌注减少,严重威胁母胎生命安全。这么严重的并发症,这种疾病该如何最大程度的预防呢?
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有哪些?
① 年龄≥40岁;
② 子痫前期病史;
③ 抗磷脂抗体阳性;
④ 高血压;
⑤ 慢性肾炎;
⑥ 糖尿病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;
⑦ 初次产检时BMI≥35;
⑧ 子痫前期家族(母亲或姐妹);
⑨ 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,首次怀孕、妊娠间隔时间≥10年;
⑩ 早期收缩压≥130mmHg或舒张压≥80mmHg等均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。
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孕妈们,孕期一定要做提早做此项筛查。虽然在孕20-32周并没有针对子痫前期的有效的治疗方法,但是可以通过孕早期的风险评估及筛查,及早对子痫前期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和管理,改善妊娠结局。
预防性手段
早孕期筛查出的早产型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, 应于孕11~14周+6开始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(150mg/ 晚),至孕36周或分娩以及确诊子痫前期时。不应对所有孕妇均予以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。对于钙摄入低(<800 mg/d)的孕妇,选用钙补充剂(1.5~2 g/d 钙元素)或钙替代剂(≤ 1 g/d 钙元素),可降低早发型/ 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。
孕妈们如果出现以下症状:头痛、眼花、胸闷、上腹部不适或疼痛、双下肢和(或)外阴明显水肿,体重增长过快、胎动异常等需要及时就医。
子痫前期的筛查流程:母体血液监测(生化指标)→测血压→测子宫动脉血流→结合病史预测。
检测技术
有过门诊保胎经历的患者对于子痫的检查应该都不陌生,子痫的检查包含可溶性络氨酸激酶(SFIt-1)、胎盘生长因子(PLGF)、胎盘蛋白(PP13)、可溶性内皮因子(sEng)等。生化指标联合高危因素,对子痫前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。
子痫前期没有绝对有效的预防,然而子痫前期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巨大。如果能够通过围产期子痫前期风险的评估,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,有利于早期合理干预与管理,降低子痫急危重症的风险,延缓疾病的进程,有效地延长孕周,减少妊娠期疾病对孕妇与胎儿的不利影响。
“重视产检、快乐孕育”是佳音医院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。佳音医院为准妈妈们制定了全面的孕期检查方案,包括早孕检查、产检套餐、分娩套餐,并会根据准妈妈的实际情况增加多学科团队式诊疗,多科协作,全力保障母婴健康、安全。
文/佳音医院产前诊断中心 伊江燕